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
最近看到有西方某品牌公司拍摄了一个“用筷子吃比萨”的广告,引发网民气愤与舆论热议。其实改用“餐叉吃面条”“餐勺吃包子”,也能拍出同样的搞怪效果。刀叉与筷子本来就是两类不同用途的餐具,有意将它们用于不适宜使用的异国餐食上,不是恶搞就是愚蠢。
餐刀的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,他们随身带刀,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。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,面包直接用手掰,牛羊肉则用刀切割,用手或刀送进嘴里。餐叉最早出现于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,当时教父对餐具并无好评,认为人类只应用手去取上帝赐予的食物,用餐具是亵渎神灵。12世纪的盎格鲁—撒克逊王国贵族还不习惯于用叉,仍是用手抓肉,用手或刀子送到嘴里。
15世纪前后,为了进餐姿势的美观,欧洲贵族女人改用两尖的叉子用餐,叉才慢慢成为餐具,但用叉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,所以二者必须合起来用。直到17世纪末,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,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。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。
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,就已在使用筷子这种器具吃饭了。那时欧洲人还在用手抓呢。《史记》中有“纣始有象箸”的记载,先秦时期称之为“梜”,汉代叫“箸”。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,中国人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食物吃的野蛮过程。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?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细竹木棍来帮助。筷子就是这样慢慢进入到人类的生活,后来从中国传到朝鲜、日本和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,接着传到东南亚、传遍世界。筷子既轻巧又灵活,在人类餐具中独树一帜,被人誉为“东方的文明”。
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,根据我的研究,它还驱使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烹调方式。用刀叉进餐对餐料的要求是整块,在食用现场切成适合进嘴的小块。所以在西餐中吃“主餐”往往只能选一道菜,比如牛肉、羊肉、鸡肉或鱼肉等,做好都必须是大块的,其最后切割是在餐盘里。而用筷子则难于夹取大块肉菜,必须在事先把它们切细切薄,于是著名的“刀功”应运而生;既然肉菜等餐料都已经被切细,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混合与烹制,于是就形成了煎、炒、烹、炸等多种烹饪方式。所以中餐不是一顿只能吃一道菜,而是可以用筷子自由夹取多道菜肴。可以说,是筷子创造了中餐技艺,进而创造了中餐文化。
刀叉与筷子的不同进食方式,还影响到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。有学者认为,使用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,由此衍生出西方人比较讲究独立的家庭习惯;而筷子则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,合餐制突出了家庭单元,让东方人拥有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。近年来在中餐桌上使用公筷与公勺渐成主流,让合餐制更多了一分洁净与文明。
如今在许多餐桌上已是中西餐合璧,餐具与食物要配套。比如端上整块牛排却不给刀叉,让人如何用筷子夹取大块牛肉?同样,上饺子与凉菜不给筷子也是乌龙,用刀叉如何食用白粥榨菜与油炸花生米?
最后再回到那搞怪的“用筷子吃比萨”视频。需要给它加的画外音是:比萨那东西是用手抓着吃的,连用刀叉都不适宜,你用筷子做甚?而且吃西餐前是没有洗手习惯的,也不会像到中餐厅那样,由服务生给你送来净手毛巾。用你的脏手抓着吃吧!这才是伟大比萨的伟大食用方法。
囗 孟晓苏(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)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校对 李立军